苏郡工巧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苏作玉器概述

时间:     次点击     本站

苏郡工巧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苏作玉器概述 

刘思桐

苏州制玉历史

    苏州地区是中国玉器的发祥地之一,在距今 六千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中已初见端倪。主要出 土的器物如玦、镯、项饰、璜等 ,虽然种类较 少,但其形制及制作工艺已初具规模。发展至春 秋,以圭 、璧等礼器为主体的儒家“玉德”观逐 渐形成。从苏州城西严山吴国王室窖藏出土的玉 器来看3,种类之繁多,磨砺之精美,雕刻之细密 体现了吴地先民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精神追求。 而这种精巧延续到北宋崇宁年间宫廷在苏州设立 的“造作局”中,据记载,这时已有玉工供职于此。至明代中后期,苏州从江南工商重地一跃成 为了东南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多种门类的雕刻 工艺呈现出独有的艺术特点,并且以玉器为代表 的高档消费品市场极度振兴。清顺治二年(1645 年),匠籍制度的彻底废除使工匠拥有自主权, 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 涌现出一批制玉名手,如贺四、刘谂、李文甫 等。而著名的琢玉高手陆子刚,用其玲珑奇巧的 制玉工艺名震京师、誉满四方,大大提升了苏州 玉雕的声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此时的苏州琢玉工艺已被推为全国之首。

清代制玉机构与苏州 

    清代的制玉机构,主要包括内廷造办处的制 玉作坊和京外由织造、盐政、监督等“八处”衙 门管辖的制玉造作。造办处是内务府的下设机构之一,专门负责制造金银玉器、服饰配饰、木器家具等宫廷御用,康熙年间,初设于养心殿。这一时期的造办处囊括玉匠、画匠、木匠等各种匠 役467名,分属于63个不同工种,其中,玉作有玉 匠 7人。据《总汇》记载,在造办处制玉作坊中供职 的苏州玉匠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如姚宗仁、朱 彩这样的苏州玉匠将地方制玉技术带到宫廷,与 皇家美学相融合,很好地解决了玉器制作过程中 出现的宫廷与地方审美冲突,成就了清代宫廷玉 器的繁荣。 除了内廷造办处的制玉作坊,京外还有(苏州、江宁、杭州)织造、(长芦、两淮)盐政、(淮关、九江关、凤阳关)监督这八处衙门管辖 的制玉造作。这些造作本无承办宫廷玉器活计的 任务,但由于乾隆皇帝对玉器的偏爱使得造办处活计繁多,加之南方玉匠技术高超,所以每年 “八处”都要承接宫中交办的“内廷恭造式样”。所谓“内廷恭造式样”,就是从前期的选料、 画样,到中期的做胚、做细、修改到最后的刻款 完成,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旨意进行,才能做 出符合要求的“内廷恭造式样”。据统计,苏州 织造承做的玉器总量为“八处”之首,数量庞 大,种类繁多。 雍正帝即位后,整顿机构设置,命造办处 设立档房,详细记录日常承领各项活计的档案。虽 然承做活计的数量有所增加,役匠也达596名,但 由于玉料的缺乏,玉器新作很少。这种情况持续 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在这之后,清军平定准噶尔和回部的动乱,打通玉材运输的渠道, 解决了宫中长期玉料不充足、玉作不甚发达的局面。清后期,玉器生产的重点自宫廷转到民间, 宫廷玉器的生产能力及工艺水准皆不如前,逐渐衰落。 

    造办处的制玉机构主要由玉作(乾隆二十二 年改为金玉作)、如意馆、启祥宫组成。此外, 乾清宫、懋勤殿也做了大量辅助性工作 。作坊中 的玉匠或是从上三旗佐领内挑选,或是由织造选 送 9,入宫后依手艺安排在不同的作中。据记载, 苏州玉工至迟在康熙朝已入宫应差,并且仅在乾 隆一朝就有 18 批次近 40 人在造办处服务 。他们因精湛的工艺受到宫廷内外的一致肯定,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改刻太庙尊藏的玉册、玉宝,需要大量玉匠,造办处官员在奏折中称“新制册唯精炼玉工方能胜任。若即在京募选,恐刻 手草率,不能合式。敕下苏州织造全德,在苏州 玉工内精选好手八人,即速送京,令其敬谨承办。”1

    一般来说,玉器的琢磨主要看重造型和纹饰 的变化,篆刻铭文的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但乾隆 时期出现了较大转变,承载着社会功能的文字被 大量琢刻在玉石器物之上,而内容则是乾隆皇帝 最负盛名的御制文和御制诗。据统计,乾隆帝题 咏玉器的诗文达 848 首,远超过题咏其他材质 器物的诗文。与此同时,玉工的职能也更加细化,有玉匠、刻字匠、镌宝匠之分。由于当时内 廷规定不允许工匠在自己的作品上留名,所以在 目前清宫旧藏的苏作玉器中,只有一件乾隆特许 刻字匠朱彩留名的青玉《御制九符》册。这件青玉《御制九符》册(图 1-1、1-2、1-3),以青 玉 12片镌诗赞颂自雍正三年三月以来的九件祥瑞 之事,尾片留“臣张照奉敕敬书,小臣朱彩奉敕 敬镌”字样。 姚宗仁是造办处苏州玉匠的代表人物。雍正 七年(1729年)由江西督陶官选送进京。由于他 既能鉴定,又能设计,还能够雕刻,所以有别于 其他玉匠深得乾隆帝赏识。据记载,乾隆六年 (1741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间由其画 样设计的玉器有 27 项之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物院的“洪字七号”和“荒字八号”白玉斧式 佩,就是其画样的作品。

苏郡工巧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苏作玉器概述(图1)

清 乾隆  朱彩款青⽟《御制九符》册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苏作玉器分类 

    故宫博物院藏苏作玉器众多,经初步整理, 按其用途和形制做以划分,并结合本次展览,从 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或两例,依《总汇》记载的制作信息加以阐述 :      1. 陈设类 :主要包括 瓶、炉、壶、山子、花插、壁瓶、如意、玉象 等。这类器物主要用于室内陈设,往往会根据所 呈玉料大小及优劣决定制作的种类。玉象是皇室 较为钟爱的一类陈设器,因其“太平有象”的寓意常常成对制作。由于工艺复杂,配件较多,宫 中对于玉象的制作、改做、添配一般交由苏州织 造完成,在这其中,需多次请旨询问制作意见。 仅以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传做的一对玉象为 例 19,这对玉象于正月二十八日交由苏州织造承做,中间历经八次“呈样”修改后,终于在十二 月二十七日制作完成,安设于养心殿。

    花插是宫廷常用陈设摆件之一,多以各类植物为 原型雕琢成器。院藏苏作玉器中,一件题刻有乾 隆三十九年(1774年)御制诗的青玉白菜式花插 可以让我们领略到苏州玉匠的风采。镌刻于根部的诗中这样描述 :“菜叶离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哆。插花雅合是菜花,绯桃雪梨羞婀娜。”再看这件青玉白菜式花插,以紫檀木座模仿土 壤,其上钻出一大一小两株茎叶分明、嫩可出水的白菜,玉质莹润,形象逼真,确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

     2. 实用类:主要包括碗、盘、碟、杯、钟、 盏、壶、筷、勺、叉、烛台、鼻烟壶、烟碟、痰 盂等。在传统制玉技法中,一件杯或盘的制作需 要花费很长时间,而在造办处摒弃传统做胚、掏膛做法,逐渐掌握了苏州平七的旋玉技术后,将 这种能使器物规格整齐、器壁薄厚均匀的旋玉技 术大规模地使用在实用器皿的制作中,大大提高了制玉速度。 现藏于院内的一件乾隆款玉莨苕叶纹烛台, 造型规整、刻工细致,但以白玉盘底托青玉烛台 的制作方式着实令人有些疑惑。在玉盘内托处题 刻的乾隆乙未年御制诗,经查与《总汇》乾隆三 十八年(1773年)行文中记述的一件灯台十分吻合。 据载:(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接得郎中李文照押帖,内开二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交 青白玉灯挺一件,传旨:着交如意馆挑玉配做灯 盘一件,再挑玉画样配做一对,钦此。于二月十 五日挑得青白玉回残一块,画得灯挺一件,挑得二等白玉石子一块,重三十六斤,画得菊花式灯盘纸样一张,随原交来灯挺一件,共成一对,交 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俱照样准做,着交苏州 织造舒文处成做,钦此……于三十九年十二月初 八日,员外郎四德、库掌五德将苏州送到玉灯挺 一件,灯盘二件,随做样灯挺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交养心殿,钦此。 可知,这件白玉灯盘为后配座托,且着苏州织造另成做了一件与此造型一致的白玉烛台呈入宫中。 

     3. 册宝类 :主要包括玉册、玉玺、玉印章等。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帝后玺册五千余件,除典制玺册外,相当一部分为御书钤用的闲章。碧玉兽纽“抑斋”组印和白玉螭纽“学诗堂”组印为室名宝玺,由于对汉文化的浓 厚兴趣,乾隆帝在政务之余仍不忘读书吟诗,将喜好的室名制成印玺。依《总汇》的记载来看, 这两枚印玺很可能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十 一月二十日交苏州成做的。青玉交龙纽“御书房 宝”印是一枚宫殿名印,乾隆时期大修土木建筑宫殿,令人把许多殿名都镌刻成印章。 这枚“御书房宝”于乾隆五十八年四月初三日着 苏州织造五德成做 ,呈上后放摆御书房,以备后用。

苏郡工巧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苏作玉器概述(图2)

清乾隆  青⽟⽩菜式花插

苏郡工巧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苏作玉器概述(图3)

    4. 宗教类:主要包括佛、菩萨、罗汉、七 珍、八宝、五供、钵、铃杵、嘎不拉碗、净瓶等。故宫博物院藏宗教类文物众多,从题材到形式可谓方方面面。苏州织造常承做一些诸如观音、善财的供、插屏、山石陈设和法器铃杵、 嘎布拉鼓30等的宗教用品。 钵原是僧侣所用食具和随身法器。清代皇室 崇尚藏传佛教,大量制作各种材质的佛钵以供养或陈设。现藏于院内的一件青玉七佛图钵,外形浑圆,凝重饱满。外壁高浮雕七尊佛像,内壁楷书题刻乾隆丙午年(1786年)夏 《和阗玉七佛偈钵题语》御制诗。经考证,乾隆五十一年仅苏州织造承做过两件玉钵,且明确指 出为青玉七佛图钵,故推测,这件应为三月呈入 宫中的两件佛钵中的一件

    5. 文玩类:主要包括文房用具(笔、镇纸、 臂搁、砚滴等)、百什件、棋子、炉瓶盒三式、 小型玉雕等。玉质文房用具兼实用与欣赏功能为一体,故又称作文玩。由于造型优美、装饰清雅,往往成为书斋中不可或缺的陈设雅玩。在苏州织造承做的文玩类器物中,棋是较为常见的一 种。作为皇室成员日常消遣的文玩之一,棋子的 质地影响着下棋人运筹帷幄时指尖的触感,所以在挑选围棋、双陆棋制作的石料时,常使用品质 较好的二等以上的白玉石子制之。在象棋制作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白玉和青玉为底,白玉着红 字,青玉着金字,以区分执棋双方。可以想见在 下棋的同时,手中棋子的温润质感更能增添闲暇时的乐趣。 质地影响着下棋人运筹帷幄时指尖的触感,所以在挑选围棋、双陆棋制作的石料时, 常使用品质较好的二等以上的白玉石子制之。在象棋制作中,使用不同颜色的白玉和青玉为底, 白玉着红字,青玉着金字,以区分执棋双方。可以想见在下棋的同时,手中棋子的温润质感更能增添闲暇时的乐趣。

 6. 仿古类 :仿古玉器因其特殊的制作方式和存在特点在清代玉器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特在此加列一类详述。清代仿古玉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仿古方式,其一,以仿古代青铜器琢制的樽、 簋、爵、觚、鼎等 ;其二,以历代古玉为据,稍加变化仿制的圭、壶、蝉、剑饰、杯等 ;其三, 以宋元流传的古玉图录所制造的玉马、玉仙人等。

    清代的仿古玉器以“返朴”为目标,力图体 现出古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和加工特点,其中很大 一部分还进行过人工做旧处理。《玉杯记》是乾 隆皇帝对一次古玉辨伪经历所写的御制文。文中 提到因“有鼌其采、绀其色而璘璘其文者。骤视之,若土华剥蚀,炎刘以上物也。”遂定其为西 汉前古玉。但抚摸后有“留手”之感,因而产生了疑惑,随招内廷姚宗仁前来“咨之”后,方知 此物经染色做旧处理而成,乃姚宗仁祖父所做, 逐记述之。这件有着琥珀色伪沁的玉杯现藏于故 宫博物院,盛装于刻有泥金隶书御制《玉杯记》 文的黑漆描金缠枝莲纹方盒内。

    以仿西汉玉角杯型制作的龙首龙尾觥是仿古 玉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据统计,至少有二十篇 御制诗中都提及此物。而苏州织造亦承接了不少龙首觥、龙尾觥的制作,如乾隆五十七年行文中 记载 :“正月二十一日拟交苏州织造徵瑞成做玉 八块……一块做苍龙觥一件……于五十七年正月 二十六日苏州送到皮糙玉苍龙觥一件,觥留下作诗。”又如乾隆五十一年所记 :“四月初二日 挑得白玉一块画得龙尾觥一件……于四月十七日 拟交苏州织造四德成做汉白玉一块画得龙尾觥一 件。于五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将苏州织造送到 玉龙尾觥一件进上留讫。”至今,这两件觥依然完好地保存于院内。依觥内壁题刻的乾隆壬子年(1792年)和乾隆丁未年(1787年)御制诗来看,有着博雅慕古情怀的乾隆帝对仿古玉器的喜爱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苏州玉匠与玉器生产,深刻影响并塑造了今日所见清宫旧藏玉器的面貌。一方面,技艺精湛的苏州地区玉匠大量服务于宫廷, 将制玉技术北传,成就了这一时期宫廷玉器雕刻的繁荣。另一方面,有着深厚文化、技术底蕴等内在优势的苏州地区,源源不断地为宫廷供给大 量种类各异、题材丰富的玉器作品。这一时期成 为了苏州 玉器制作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更创造 了宫廷玉器收藏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 (本文转载自《蘇·宫-故宫博物院藏明清苏 作文物展》,苏州博物馆编,故宫出版社,2016 年 8 月)


上一篇 第十二届“子冈杯”玉石雕作品展作品选辑(

下一篇 中国玉器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