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与文化语境下的设计创新

时间:     次点击     本站

清华大学 王建中

苏作或称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领域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在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在此我向创造苏作工艺的前辈工匠致敬!今天我们谈谈新经济与文化背景下,如何设计创新?

国内背景一

后工业化时代,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城市化、改变思维方式顺应时代发展。国家改革开放几十年,变化非常快,经济发展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国家发展得非常强大,城市化的进展非常快。由于这些变化,很多新理念被不断提出来。


国内背景二

我国第二产业作为城市化的主导推力作用减弱。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2004年我国的三产比例分别为,第一产业13.4%,第二产业46.2%,第三产业 40.4%;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50.5%,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这预示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当下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结构中占非常大的比重,比如淘宝属于金融服务和商业服务,新的经济模式产生了很多新的职业分工。在很多年以前,职业划分大致有工人,农民,士兵等这些一般的分类。但是今天,有很多新的职业分类,新的工种的划分。新职业的产生就是由于经济发展进入到以服务行业为主的阶段。新业态、新的职业分工,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关。高铁经济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经济模式,高铁将中国人的生活圈扩大了,把人们的距离缩小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促使很多行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的思维也要随之变化。设计行业,设计人员的思想意识将随着国家经济以及社会体系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背景三

我国正进入休闲消费快速增长期。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就进人大众化阶段;超过5000美元时,休闲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15年我国人均GDP上升到52,000元,约合8016美元。


为什么要创新?

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变的重要关口,这不是我们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往前走,跨过中等收入的门槛,进入较高收入后向富裕型国家转变。这是个艰难的过程,世界上有不少的国家跨不过这个门槛,问题变得就会很麻烦。如何完成转变,只有一条路,创新。找寻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犹太裔经济学家对经济模式的比喻为,前工业时代的经济是个蛋糕,大家因都想分到蛋糕而产生争夺;现在的模式是将蛋糕做大,结果是谁占有的资源多谁就得到的多;新的经济模式是做一个新的蛋糕,创新就是这样被提出来的,人类的生存就是要创新。

当下,我们正在进入休闲消费时代,消费服务快速增长。拉动内需是我们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内容。从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到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举个例子,2018年10月1日,铁路部门发布的信息,10月1日那一天,乘坐高铁、动车在路上跑的中国人有1588万。什么概念呢?欧洲的奥地利和瑞士两个国家的人口分别是800万左右,也就是说,10月1日那天,奥地利和瑞士两个国家的人都在高铁上。10月份,中国有三亿多人在铁路上,欧洲人口是7.4亿,意味着半个欧洲的人都在铁路上跑。这就是目前我们国家所处的发展规模,在这样的状态下,快速转变的经济结构、经济态势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认识要跟上,观念要转变。

 

我们正处在后工业化时代(从文明的角度看,是从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的转变。)将产生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一定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有新的创意。服务业在增强,工业在变化,过去的厂房和大部分的工业设施变成了咖啡厅,艺术区。北京的工业区建造了很多创意园、文化园、休闲园,这在城市建设以及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变的非常重要。从第二产业的工业文明向新的文明转换,也是从物质到精神上的转换,这种转换和变化带来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要在变革的大环境中尽快适应,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大变革中明确该如何跟随变化,否则将迷失方向。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① 生存需求;

② 提高生活素质、质量需求;

③ 生活享乐,品牌需求;

④ 个性需求。

这种变化带来了许多方面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必须创新。

在很多城市,例如北、上、广、深这些地方,已经出现消费的了个性化需求,比如个性定制服装、鞋帽,许多家具器具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定制。人们通过远程网络,通过视频链接就可以选择购买各种中意的服装,沙发可以完全根据个体的需要去选择,人们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选择沙发的形态功能。这些设计与网络连接息息相关,已经完全的融入人们的生活。未来,更多的高科技融入生活将会带来更多的变化,例如量子通讯卫星的运行,量子计算,量子通信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变化。机器人是未来的基石,具有创新的必然性。


设计创新的必然性

信息时代,我们面对的将会是机器人、量子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新的可视频幕只有几毫米,可以象报纸般卷起来。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在如此状态下,设计必须转变,设计创新是一种必然,不可逆转。在未来,设计创造满足个人需求而不是符合大众品味的产品才是脱颖而出之道。

 

         如何设计创新?                                      

 

一、抓住苏作工艺的内涵 

苏作工艺对应何种经济基础,历史的看是中产阶级以上。苏作产品的指向是消费中的高品质以上,非常吻合当下的社会经济背景。苏作工艺代表何种文化精神,休闲加享乐,也非常契合当下的社会经济背景。苏作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的是温润,典雅,精致,书卷气,骨气。

苏作工艺有哪些品种?家具,翡翠玉石雕,绒花,金陵折扇,云锦,苏南花烛,金银饰品,刺绣,苏州乐器,砖雕,石雕,核雕,苏作工艺的特征,惜材如金。

云锦是南京的代表,但现在我们也把它作为经典的苏作工艺,因为它体现的是苏作工艺的本质。仔细分析研究苏作工艺,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精致,除此以外还有惜材如金。那些精品与工艺经典,所创造的工艺文化精神就是苏作工艺的精髓。例如真正的苏作椅子都很精细,这种精细是多方面的集合,从造型、木料、工艺完整的集合。所有的苏作工艺都是精巧细致的,古时能够欣赏苏作工艺的受众都具备一定的文化。因此,苏作工艺很适合现在中国经济文化的时代背景,即中产阶级蓬勃发展,以消费和休闲文化提升的经济发展阶段。

今天以苏作工艺为代表的江苏工艺美术行业,应该继续传承苏作工艺的文化经典,传承这种精神,将精致,精巧,书卷气的文化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现代社会中,现代人越来越追求独立自主、个性化,苏作工艺的精神内涵与之相契合。精致的手工艺,是现代高收入、高品位人群所需求的。

在中国家居行业,年轻一代在努力进行技术探索,在传统工艺和文化基础上创新,在探索中寻求开创一条新的道路。我们看到一些家具产品在设计创新时借鉴一些传统文化的符号与形态来表现。如果未来他们真正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将传统文化变成了自身作品的血液与灵魂的一部分,就一定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当代中国人追求更美好生活服务。

 

二、把握设计的前瞻性和市场的敏感度

苏作工艺与文化精神是需要传承和弘扬的,因此工艺美术设计应该具有前瞻性,要引领时代。具有市场敏感性,抓住时代的脉络,创造出有时代特色的,适合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能打动人们的心弦的设计,才是好作品。

1、消费心理:好奇心,越买不到越想买

售卖猫爪杯渠道:星巴克实体店和天猫旗舰店,杯子限量发售——饥饿营销。 

2、炫耀心理:炫耀是人的本性,越稀缺,越有炫耀价值,希望获得关注的心理

3、情怀心理:粉白色、女性喜爱、萌造型,造型抓住了一部分人的心理软处,尤其是喜欢猫的人,这是设计的成功,给我们设计的启示

4、设计定位:新奇、新颖、小资情调和轻奢的品牌风格

5、目标群体:新生代消费者

6、启示:消费升级的新趋势,商家推出带有小资情调的产品,成功实现了精准营销(精准设计)。

 

三、设计的新意味

今天的设计包括:细节的设计、产品功能的深层次的发掘和微观设计。只有把住时代脉博,方能创造出有时代特色的好作品。

“好设计”是创新的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的需求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是多样而丰富的;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变化带来新生,带来发展,设计也是如此,设计也在多元化。对“设计”和“好设计”的认知也在逐渐改变。在20世纪60年代有人对好设计做了概括性总结。创新来自于多方面,包括:形式上的创新、材质上的创新、设计思维上的创新。


“好设计”是美观的:设计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上寻求协调和统一,形式服从于功能,却又需要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好设计”可以赋予产品实用性:工艺美术的创作,强调在“用”的基础上追求“美”,纯粹的形而上的艺术作品是另一个艺术领域所追求的目标。

 

“好设计”是和谐的、协调的:设计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与产品本身的功能相协调,才能赋予产品更多内涵。

 

“好设计”是最少的设计:好的设计不需要过分复杂的结构和线条,简单明了的造型有时更能表达设计者的思想。

 

“好设计”是人性化的设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需求,从人的使用便利角度去进行设计;设计亦要考虑到人的情感需求,好的设计是融入了感情因素的。

 

“好设计”自然的、是绿色环保的:设计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对地球资源的保护和充分利用,是对我们自身,也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好设计”是多维的、可以深深植入我们潜意识的:好的设计会深入我们的潜意识,让环保、内省等观念通过产品渗透到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我们处在信息时代,面对的是机器人、量子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这些技术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面临的是一场新的技术和思想革命,在如此状态下,设计必须转变,设计创新是一种必然,不可逆转,在未来创造满足个人需求,而不是迎合大众品味的产品才是脱颖而出之道。这一点和苏作追求一致,苏作大有可为。

 



上一篇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下一篇 手工艺如何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