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窑是南宋第一处官窑

时间:     次点击     张朋川

宋代官窑瓷器是个热门话题,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称“柴、汝、官、哥、定” 是宋代五大名窑。又有人将钧窑列入宋代五大名窑,将柴窑除外,此说法延用至今。其中宋官窑瓷器尤令人嘱目,对于宋官窑瓷器的内涵也是众说纷纭。如果说由官府直接管理烧造的就是官窑,而且这类窑生产的瓷器都可称之为官窑瓷,是不是有些笼统呢?官窑称呼出自宋人顾文荐《负喧杂录》,记述着:“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是说汴京(开封)置办过官窑,但至今未发现窑址,有人说是深深地埋在黄河淤土之下。



苏州平江窑是南宋第一处官窑(图1)


图1丨北宋 青釉盘龙灯座 江阴云亭出土


实际上现在指的宋代官窑是南宋官窑,南宋人叶寊在《坦斋笔衡》书中记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宗遗制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花,极其精致,釉色莹沏,为世所珍。” 有的专家认为由国家机构的官府投资建立的制瓷窑场可称为官窑,据此认为南宋官窑是修内司窑,并且具体指经过考古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遗址为南宋郊坛官窑遗址。


要真正了解南宋官窑的内涵与本质,必须清楚南宋朝廷置窑烧瓷的原因。南宋王信撰写的《中兴礼书》,被称为记载南宋国家礼仪的典籍,详细地记载了创建南宋瓷器官窑的动机和要求。自建炎元年(1127年)建立南宋,南宋和金长期处于战争中,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南宋完全接受了金的和议要求,经过一年的整休,诏令恢复郊祀天地。《中兴礼书·第九卷·嘉礼九·郊祀祭器一》记载:“绍兴十三年(1143年)……四月二十九日,礼部太常寺言:勘会国朝祖宗故事,遇大礼其所用祭器,……今来若并仿《(宣和)博古图》样制改造内铜器,约九千二百余件,竹木一千余件。其铜约用三万余斛。若更制造准备值两祭器,委是功力浩大,窃虑制造不及。今看详,欲乞先次将圆坛上正配四位,合用陶(瓷)器,并今来所添从祀爵坫,并依新成礼器,仿《博古图》,内陶器下平江府;烧变铜爵坫令建康府铸䥾;其竹木祭器令临江府制造。” 可知正式恢复郊祀时,如按《博古图》新造铜器,用铜料很多,功力浩大,制造不及。因此用陶器来代替青铜礼器,并且制造陶(瓷)礼器由平江府来完成。南宋苏州为平江府,也就是南宋第一个官窑是设在平江府的。


苏州平江窑是南宋第一处官窑(图2)


图2丨宋代 青釉圈足炉 苏州娄葑新苏村出土


苏州平江窑是南宋第一处官窑(图3)


图3丨宋代 青釉三足炉 苏州娄葑新苏村出土


至绍兴十四年(1144年),朝廷设立礼器局,由中央政府统一制作祭器。“(绍兴)十四年七月八日上谕宰,国有大礼,器用宜称,如郊坛,须用陶(瓷)器,宗庙之器,亦当用古制度等,乡可访求通晓礼器之人,令董其事。” 明确郊坛须用陶(瓷)质祭器,陶(瓷)礼器的形制应恢复古制度。


又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五月,工部状请原由礼器局制造的“陶器共二千二百三十八件,内有不堪四百六十件,难以添修。窃见太庙陶器见委临安府添修,伏乞朝廷指挥,一就令临安府添修”。这段文字记载得很清楚,杭州开设的窑场主要是添修郊坛及宗庙的用于祭祀的陶(瓷)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南宋官窑主要是用来制作和添修郊坛及宗庙的用于祭祀的陶(瓷)器,简明地说是情不得已用来代替铜祭器的陶(瓷)祭器,是仿照铜祭器的代用品。


苏州平江窑是南宋第一处官窑(图4)


图4丨宋代  青釉觯瓶  太仓出土


特别要指出的南宋官窑制作的陶(瓷)祭器,其形制被再三要求按照《宣和博古图》的标准样式去制作。《中兴礼书·第九卷·嘉礼九·郊祀祭器一》记载:“绍兴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礼部言准都省批送下白剳子,仰惟徽考稽古制作,裒集三代遗物,取其法象,肇新礼器,荐之郊庙,又著《宣和博古图》以贻天下,后世乃知礼。旧图所载,出于臆度,不可为据。千载譌谬,一朝顿革,岂不伟哉!……绍兴元年,有司始造明堂祭器,止依旧图之说。……窃朝闻廷已求得《宣和博古图》本,欲乞颁之。太常俾礼官讨论改造将来大礼祭器,悉从古制,以称主上昭事神祗祖考之意。”绍兴十五年十一月,礼部又言道:“并系陶(瓷)器牺尊、象尊、壶尊各二十四;豆一百二十;簠簋各二十四副。以上博古图该载制度,于绍兴十三年已行烧造。内有未应博古图样制,今讨论合行改造。”①清楚表明南宋官窑制作的陶(瓷)祭器是以《宣和博古图》的样式为标准制成的,其中未依博古图样的制品,也要加以改制。严格地说,按照《宣和博古图》的样式用于朝廷祭祀用的陶(瓷)器,才是标准的官窑器。我们从杭州南宋乌龟山等窑址出土的部分瓷器来看,器物的造型基本上是按照《宣和博古图》的铜器样式来仿作的。


苏州平江窑是南宋第一处官窑(图5)


图5丨南宋 青釉贯耳瓶  上海青浦任氏墓出土


南宋官府第一次烧造朝廷祭祀用的陶(瓷)器,为什么选在苏州平江府呢?苏州早有烧造青瓷的窑址,苏州大学博物馆和平江路展示馆联合调查了苏州东山岭下村的青瓷窑址,上限为东汉,下限为南朝。采集的窑具和东晋青瓷罐等遗物在苏州大学博物馆展出。之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岭下村进行正式发掘。


苏州有质地优良的高岭土,北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记载:“阳山,在吴县西北三十里,……有白垩,可圬墁,洁白如粉,唐时岁以供进,故亦曰白墡山”。至今阳山高岭土列入中国五大高岭土矿产地,以颜色洁白、颗粒细腻著称。因此官府烧造朝廷祭祀瓷器选在平江府,是事出有因的。


后来增补的官窑祭祀瓷器是在临安府烧造的,临安府所在的杭州,瓷土以黑褐色为主,含铁量较多。为了掩盖胎深的缺陷,在器表满施多层的乳浊釉,形成南宋官窑瓷器的“紫口铁足”、“厚釉薄胎” 的特点,相对《宣和博古图》上的青铜器而言,南宋朝廷祭祀代用的官窑瓷器,从材料到工艺是经过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为什么南宋朝廷会选平江府来首烧大典祭祀用的瓷器,因为苏州有优质的高岭土,也有烧造青瓷的传统,与杭州南宋官窑瓷器的“紫口铁足”、“厚釉薄胎” 的特点不同,平江窑烧造的瓷器应是青釉白胎的,我们从苏州一带出土的宋代瓷器中可以找到线索。


苏州平江窑官窑瓷器开启了南宋瓷器中兴的序幕,平江窑却又昙花一现,要从史籍中钩沉。今日苏州的工艺美术处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有识之士当以苏州平江窑官窑瓷器为起点,更新守成观念,利用优质资源,综合苏工巧艺,走技艺创新之路,再创平江窑的辉煌。


注解 


①《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八二二·史部·政书类;《中兴礼书》第九卷·嘉礼九·郊祀祭器一,P35。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 回归传统 “用”字引领——工艺美术的创新

下一篇 生与死——传统工艺的人类学研究